天水市花牛镇学区的学校环境
时间:2009年08月28日14:42 阅读:32941次 录入:wangbo
2009-8-26调查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学区
跟着李校长说:花牛学区拥有230名教师,4300余名。教师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的80名教师,缺少教师编制50名,全学区普遍缺少音体美教师。
花牛中心学校响应国家政策规模办学,但是学生的住宿条件尚未健全,150名名边远山区的幼年学生,分散租用临近村子阴湿狭窄的房子居住,过着自己打柴烧饭缺乏营养、冬衣,铺盖的生活。
1
花牛镇上湾学校拥有学生103名,设学前班至五年级,公派教师4名,一名带课教师(何文霞,女,20岁,初中程度。
所瞎的学生,来自方圆6公里的上湾、元土、药泉、立石等自然村,山大沟深与当地农业资源的缺乏,单一的农业生产使70%的村民处于贫困,收入依靠农闲不确定的劳务输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住土房子。村民总数 700余名。
始建于1996年的约140平米的砖木结构的两栋教室,在大山腰间。用一对篮球杆,两块乒乓球岸。
唐东堂(校长)
2
花牛镇元柳学校:拥有130名学生,设学前班至五年级,所辖巷口、元柳、罗集三个行政村与东坪、巷口、北湾、元柳、孙湾、罗集、孙山、上钩八个自然村。服务区的村民1600人,服务半径5公里,午饭,大多数学生以吃馍馍代替午饭
砖木结构的新学舍建筑面积 630 平米,于2006年7月底完工。10名教师,代课教师孙玉政,37岁,执教22年,月工资140元,下肢残疾。
针对教学硬件设施,校长李兵说:学校历史上缺少英语教师,电教设备短缺,根本谈不上计算机课程,体育设施仅仅是几副羽毛球和排球,但是没有正规的体育教师(学区校长刘说:中心小学也没有体育教师,由于六年级没有教师,学生寄宿在花牛中心小学,但是住宿条件极其差,校长请求我资助。
农民平均年收入依靠出售很少的余粮,没人统计具体收入标准。但从房屋建设看,60%的人们住上了砖房,这是512的灾后重建。刘校长说。
这里没有特别贫困的学生,但是没有突出的富裕人家。
校长李兵
3
花牛镇九峪学校:
全校设学前班到六年级七个年级,现有专任教师6人(3名因年老病休),代课教师2人,西部阳光志愿者2人,专任教师中,中师学历3人,高中1人,初中1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4人,40-49的2人。由于缺少教师,六年级的36名学生,寄读在离家6-8公里的赵家崖学校念书,共计学生200名。
学校没有公用电话。有一台粗糟的水泥乒乓球岸。学校的跳绳、羽毛球拍等是志愿者捐送的。但是师生没有场地活动。
所辖九峪行政村和五个自然村(火神庙、郭家窑、窑庄、田家庄、白家庄)。
服务区的村民约2000人,服务半径3公里,有100名学生由于家庭遥远,没有时间回家,在学校以馍馍代替中午饭。
徐校长说“村委会虽然提供一片空地,由于没有资金至今闲置着。”
修建于1997年的两层教学楼和学校总面积2677平米,背靠陡峭的黄土大山体,在教学楼前20米窄狭院子前,是30多米的悬崖,办学环境与师资力量短缺的恶劣条件,使200名学生,接受着极其特殊落后的教育服务。
五年前时间里,九峪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这使得老百姓极为不满,曾经的白校长(现在病休在家)因此被人们咒骂的扔的坷坷(地方)也没有。
尽力逆转这种教育的徐得频说“论教育水平能力,在九峪我是个合格的教师,在花牛镇就是倒数后几名的教师。”
三名代课教师,各有特色,一个是公家掏钱,一个是学校掏钱,另外的唯一的英语教师还没有工资着落。
2009-8-27早上6点,调查未完住在学校办公室的我,被锁学校门外如小鸟的学生唧唧咋咋吵醒。
寒凉的清晨,自觉打扫校内外卫生的男女小学生,青一色穿着手工布鞋,沾满来学校的路上的泥泞露水,有的甚至穿着单薄的夏衫。
学校赵主任统计的数据:
单亲学生:母亲去世的:杨凡凡 女 13岁(四年级);白雪 (五年级)、白雪丽(三年级)、白如成(二年级)姐弟,其父亲白玉奎。徐超与白旭日,男,(四年级)。白鹏杰 男 母亲离异(三年级)。
有30%的学生是贫困生,四季穿戴的是纤维或黑心棉制品的劣质衣服。没有钱消费纯棉制品的衣服。尤其进入冬季,穿越遥远山路的学生,鞋全部是冰雪。最为难过的是每间偌大的教室,只有一个超标排放高碳气体的蜂窝煤炉子,不仅使许多学生接受污染,手脚还都冻出烂疮。
花牛镇九峪小学介绍:校长徐得频
多年来,力求提高教师的水平,组织教师认真研讨新课教法指导,学法指导活动,写出切合实际的课后反思和教学心得、教学论文。
多年来师资力量不足,仅由本地的几位民办教师维持教学。教学成绩上不去,群众反响很大。
特别是二年级数学,四、五年级英语,五年级语文,四、五年级数学,在本学期期末全学期的统考中,成绩不同程度的提升了。
我校地处山区,山大沟深,学生来自五个自然村。最远的火神庙村、郭尧村,距离学校在6华里以外。因此,学校在作息时间方面尽量压缩中午的休息时间,推迟早上到校时间,提早晚放学时间。
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地处山区,条件艰苦,历史的原因使得教学水平在同类学校中处于劣势。由于个别教师心态不好,工作不踏实,思想意识僵化,导致所带科目年年落后。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个别教师能力有限,方法不当;二是山区调上来个别教师思想有包袱,不能安心工作;三是代课教师待遇太低;四是没有教工宿舍,外来教师没地方住宿;五是骨干教师太少。
2009年7月14日
跟着李校长说:花牛学区拥有230名教师,4300余名。教师平均年龄45岁,50岁以上的80名教师,缺少教师编制50名,全学区普遍缺少音体美教师。
花牛中心学校响应国家政策规模办学,但是学生的住宿条件尚未健全,150名名边远山区的幼年学生,分散租用临近村子阴湿狭窄的房子居住,过着自己打柴烧饭缺乏营养、冬衣,铺盖的生活。
1
花牛镇上湾学校拥有学生103名,设学前班至五年级,公派教师4名,一名带课教师(何文霞,女,20岁,初中程度。
所瞎的学生,来自方圆6公里的上湾、元土、药泉、立石等自然村,山大沟深与当地农业资源的缺乏,单一的农业生产使70%的村民处于贫困,收入依靠农闲不确定的劳务输出,绝大部分的农民住土房子。村民总数 700余名。
始建于1996年的约140平米的砖木结构的两栋教室,在大山腰间。用一对篮球杆,两块乒乓球岸。
唐东堂(校长)
2
花牛镇元柳学校:拥有130名学生,设学前班至五年级,所辖巷口、元柳、罗集三个行政村与东坪、巷口、北湾、元柳、孙湾、罗集、孙山、上钩八个自然村。服务区的村民1600人,服务半径5公里,午饭,大多数学生以吃馍馍代替午饭
砖木结构的新学舍建筑面积 630 平米,于2006年7月底完工。10名教师,代课教师孙玉政,37岁,执教22年,月工资140元,下肢残疾。
针对教学硬件设施,校长李兵说:学校历史上缺少英语教师,电教设备短缺,根本谈不上计算机课程,体育设施仅仅是几副羽毛球和排球,但是没有正规的体育教师(学区校长刘说:中心小学也没有体育教师,由于六年级没有教师,学生寄宿在花牛中心小学,但是住宿条件极其差,校长请求我资助。
农民平均年收入依靠出售很少的余粮,没人统计具体收入标准。但从房屋建设看,60%的人们住上了砖房,这是512的灾后重建。刘校长说。
这里没有特别贫困的学生,但是没有突出的富裕人家。
校长李兵
3
花牛镇九峪学校:
全校设学前班到六年级七个年级,现有专任教师6人(3名因年老病休),代课教师2人,西部阳光志愿者2人,专任教师中,中师学历3人,高中1人,初中1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4人,40-49的2人。由于缺少教师,六年级的36名学生,寄读在离家6-8公里的赵家崖学校念书,共计学生200名。
学校没有公用电话。有一台粗糟的水泥乒乓球岸。学校的跳绳、羽毛球拍等是志愿者捐送的。但是师生没有场地活动。
所辖九峪行政村和五个自然村(火神庙、郭家窑、窑庄、田家庄、白家庄)。
服务区的村民约2000人,服务半径3公里,有100名学生由于家庭遥远,没有时间回家,在学校以馍馍代替中午饭。
徐校长说“村委会虽然提供一片空地,由于没有资金至今闲置着。”
修建于1997年的两层教学楼和学校总面积2677平米,背靠陡峭的黄土大山体,在教学楼前20米窄狭院子前,是30多米的悬崖,办学环境与师资力量短缺的恶劣条件,使200名学生,接受着极其特殊落后的教育服务。
五年前时间里,九峪没有一个学生考上大学,这使得老百姓极为不满,曾经的白校长(现在病休在家)因此被人们咒骂的扔的坷坷(地方)也没有。
尽力逆转这种教育的徐得频说“论教育水平能力,在九峪我是个合格的教师,在花牛镇就是倒数后几名的教师。”
三名代课教师,各有特色,一个是公家掏钱,一个是学校掏钱,另外的唯一的英语教师还没有工资着落。
2009-8-27早上6点,调查未完住在学校办公室的我,被锁学校门外如小鸟的学生唧唧咋咋吵醒。
寒凉的清晨,自觉打扫校内外卫生的男女小学生,青一色穿着手工布鞋,沾满来学校的路上的泥泞露水,有的甚至穿着单薄的夏衫。
学校赵主任统计的数据:
单亲学生:母亲去世的:杨凡凡 女 13岁(四年级);白雪 (五年级)、白雪丽(三年级)、白如成(二年级)姐弟,其父亲白玉奎。徐超与白旭日,男,(四年级)。白鹏杰 男 母亲离异(三年级)。
有30%的学生是贫困生,四季穿戴的是纤维或黑心棉制品的劣质衣服。没有钱消费纯棉制品的衣服。尤其进入冬季,穿越遥远山路的学生,鞋全部是冰雪。最为难过的是每间偌大的教室,只有一个超标排放高碳气体的蜂窝煤炉子,不仅使许多学生接受污染,手脚还都冻出烂疮。
花牛镇九峪小学介绍:校长徐得频
多年来,力求提高教师的水平,组织教师认真研讨新课教法指导,学法指导活动,写出切合实际的课后反思和教学心得、教学论文。
多年来师资力量不足,仅由本地的几位民办教师维持教学。教学成绩上不去,群众反响很大。
特别是二年级数学,四、五年级英语,五年级语文,四、五年级数学,在本学期期末全学期的统考中,成绩不同程度的提升了。
我校地处山区,山大沟深,学生来自五个自然村。最远的火神庙村、郭尧村,距离学校在6华里以外。因此,学校在作息时间方面尽量压缩中午的休息时间,推迟早上到校时间,提早晚放学时间。
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地处山区,条件艰苦,历史的原因使得教学水平在同类学校中处于劣势。由于个别教师心态不好,工作不踏实,思想意识僵化,导致所带科目年年落后。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教师素质良莠不齐,个别教师能力有限,方法不当;二是山区调上来个别教师思想有包袱,不能安心工作;三是代课教师待遇太低;四是没有教工宿舍,外来教师没地方住宿;五是骨干教师太少。
2009年7月14日
→返回←
爱心·王搏计划
“爱心·王搏计划”:一项由甘肃农民纪实摄影家王搏老师发起的民间性质的西部贫困儿童助学行动,历经十余载,坚持不已。王搏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走访和实地拍摄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并通过在各省市和高校举办影展的方式现场寻找资助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使成千上万名贫苦的孩子得到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自2002年起,资助形式逐渐向网络化转变,为实现更广泛的宣传和更高效的管理。至2005年,我们的第一个网站资助孩子数目已突破300名。2005年春天,在北京大学就读的一些同学组织了资助行动的义工志愿者团体,并且重新制作了资助网站,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使资助行动更好的发展。2007年9月,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爱心·王搏计划与北京大学爱心社儿童组河北丰宁贫困学生资助项目合并重组,成立北京大学爱心社资助部,以便更广泛更高效地开展助学助教、图书募捐、实物捐助、心理辅导等活动。通过义工和资助人的民间自发力量,利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我们期待着您的帮助,我们也同样欢迎您的加入!
在线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