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合作市卡加曼乡中心小学调查报告
时间:2007年03月04日02:46 阅读:32585次 录入:sbysky
2007年2月18日,农历大年初一,我前往甘肃省合作市卡加曼乡(下卡加乡),通过与教导主任的交流,对乡中心小学的基本情况作了一些调查。另外通过与合作市人大相关人员的交流,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地区科教文卫的发展情况。现一并总结如下。
卡加曼乡距离合作市14公里,有国道213线路过,交通比较方便。乡中心小学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其受教学生范围覆盖方圆十几公里的村庄。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小学,目前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有学生205人,其中藏汉学生比例约为5:2,目前学校采用汉藏双语双轨制教学模式,语文和数学课均有两种语言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现有老师25名,其中2人为市聘代课教师,1人为乡聘代课教师,大专学历为6人。由于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目前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辍学率几乎为零。通过调查了解到,国家政策在这里已经全面落实,全校学生已经全面免除学费杂费等,现在上学不收任何费用,全部由上面拨款落实。同时政府有监督适龄儿童入学的义务,若发现有不上学的,村干部会通过走访向其家人说明政策法规,监督其入学。
从硬件设施情况来看,由于国家的大力拨款,自去年以来有了相当明显的改善。去年中央政府拨款75万元新建的三层教学楼已经竣工使用,面积1150平米。同时为了实现寄宿制学校的改造,方便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另行划拨的25万元宿舍配套设施将于今年逐步到位。目前寄宿制还未正式在此实行,而在旁边的上卡加乡已实现,对于住宿生,每人每天的伙食补助是1元钱,这个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他硬件设施也大有改善,两基攻坚工程配发了体育设施和音乐设施已经到位,配发图书1万6千册,电教设备也落实,已经实现远程教育上网。教学交流也逐步增多,考试试卷目前中文直接从兰州购买,藏文的则在州教育局购买。教师待遇也大有改善,目前正式教师每月工资约300-800元,工龄达到25年的为1500元,没有工资拖欠情况,而市聘代课教师为250元/月。
再看农村生活状况的改变。目前农村低保户、特困户的救助费是90元/月,而且人数没有限制,有多少保多少。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顺利开展,目前政策是每人每年交10元钱,州政府补助10元,省政府再补助10元,国家再补助10元,这样参保后,看病住院费用可以报销60%,这个比例以后将逐年增加。对于计划生育,相关政策也很好的得到落实,对于二女户、三女户、独生子,每户每年的补助是600元。美中不足的是,经过调查了解到,目前退耕还林政策已经基本实施完毕,目前已不再补助,而退耕区有一些地方树和草却没有恢复,地也不能种,出现了荒废的情况。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仍然有4%的适龄儿童没有上学,通过了解,发现其辍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学生家普遍离学校较远,有的甚至有一二十公里,在寄宿制实现之前,这些学生上学将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二是由于这里地处甘南草原牧区,其生活方式决定了对文化的水平要求不高;三是家庭需要劳动力,很多学生上完小学甚至未上完就回家帮家人放牛放羊操持家务;四是要结婚成家立业,因为发展落后这里普遍上学较晚,藏族在牧区结婚又较早有许多十几岁就出嫁,所以小学毕业有的就已经到成家的年龄。这个情况的改善,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通过调查,基本了解了目前义务教育在当地的实现情况。总体实现程度是相当好的,国家政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同时由于是民族地区,有些方面甚至做得更好,发展更快,这个在与陇南地区的情况相比较时可以明显看出,那里的情况要稍微落后一些。而这些变化,很多是这两年间完成的,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的变化对农村教育状况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是很令我们大家欣慰的。
卡加曼乡距离合作市14公里,有国道213线路过,交通比较方便。乡中心小学位于乡政府所在地,其受教学生范围覆盖方圆十几公里的村庄。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小学,目前共有六个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共有学生205人,其中藏汉学生比例约为5:2,目前学校采用汉藏双语双轨制教学模式,语文和数学课均有两种语言课程供学生选择。学校现有老师25名,其中2人为市聘代课教师,1人为乡聘代课教师,大专学历为6人。由于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目前学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6%,辍学率几乎为零。通过调查了解到,国家政策在这里已经全面落实,全校学生已经全面免除学费杂费等,现在上学不收任何费用,全部由上面拨款落实。同时政府有监督适龄儿童入学的义务,若发现有不上学的,村干部会通过走访向其家人说明政策法规,监督其入学。
从硬件设施情况来看,由于国家的大力拨款,自去年以来有了相当明显的改善。去年中央政府拨款75万元新建的三层教学楼已经竣工使用,面积1150平米。同时为了实现寄宿制学校的改造,方便家比较远的学生上学,另行划拨的25万元宿舍配套设施将于今年逐步到位。目前寄宿制还未正式在此实行,而在旁边的上卡加乡已实现,对于住宿生,每人每天的伙食补助是1元钱,这个只能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其他硬件设施也大有改善,两基攻坚工程配发了体育设施和音乐设施已经到位,配发图书1万6千册,电教设备也落实,已经实现远程教育上网。教学交流也逐步增多,考试试卷目前中文直接从兰州购买,藏文的则在州教育局购买。教师待遇也大有改善,目前正式教师每月工资约300-800元,工龄达到25年的为1500元,没有工资拖欠情况,而市聘代课教师为250元/月。
再看农村生活状况的改变。目前农村低保户、特困户的救助费是90元/月,而且人数没有限制,有多少保多少。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也顺利开展,目前政策是每人每年交10元钱,州政府补助10元,省政府再补助10元,国家再补助10元,这样参保后,看病住院费用可以报销60%,这个比例以后将逐年增加。对于计划生育,相关政策也很好的得到落实,对于二女户、三女户、独生子,每户每年的补助是600元。美中不足的是,经过调查了解到,目前退耕还林政策已经基本实施完毕,目前已不再补助,而退耕区有一些地方树和草却没有恢复,地也不能种,出现了荒废的情况。
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仍然有4%的适龄儿童没有上学,通过了解,发现其辍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这些学生家普遍离学校较远,有的甚至有一二十公里,在寄宿制实现之前,这些学生上学将是一项很艰难的任务;二是由于这里地处甘南草原牧区,其生活方式决定了对文化的水平要求不高;三是家庭需要劳动力,很多学生上完小学甚至未上完就回家帮家人放牛放羊操持家务;四是要结婚成家立业,因为发展落后这里普遍上学较晚,藏族在牧区结婚又较早有许多十几岁就出嫁,所以小学毕业有的就已经到成家的年龄。这个情况的改善,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教育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
通过调查,基本了解了目前义务教育在当地的实现情况。总体实现程度是相当好的,国家政策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同时由于是民族地区,有些方面甚至做得更好,发展更快,这个在与陇南地区的情况相比较时可以明显看出,那里的情况要稍微落后一些。而这些变化,很多是这两年间完成的,可以看出,国家政策的变化对农村教育状况的改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的来说,现在农村的义务教育情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这是很令我们大家欣慰的。
→返回←
爱心·王搏计划
“爱心·王搏计划”:一项由甘肃农民纪实摄影家王搏老师发起的民间性质的西部贫困儿童助学行动,历经十余载,坚持不已。王搏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走访和实地拍摄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并通过在各省市和高校举办影展的方式现场寻找资助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使成千上万名贫苦的孩子得到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自2002年起,资助形式逐渐向网络化转变,为实现更广泛的宣传和更高效的管理。至2005年,我们的第一个网站资助孩子数目已突破300名。2005年春天,在北京大学就读的一些同学组织了资助行动的义工志愿者团体,并且重新制作了资助网站,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使资助行动更好的发展。2007年9月,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爱心·王搏计划与北京大学爱心社儿童组河北丰宁贫困学生资助项目合并重组,成立北京大学爱心社资助部,以便更广泛更高效地开展助学助教、图书募捐、实物捐助、心理辅导等活动。通过义工和资助人的民间自发力量,利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我们期待着您的帮助,我们也同样欢迎您的加入!
在线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