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甘肃民勤地区回访情况总结
from yoyofish
时间:2006年11月14日13:32 阅读:30688次 录入:cbj题外话:其实早就应该写一个回访的总结了,一直也没有动笔,4G多的照片,看完一遍就没再看第二遍,桌上摊开的资料摆满了写字台。静下心来写一下总结。
一. 自然环境
在甘肃的半个月,我们也体会到其自然条件的恶劣,缺水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上润属于打井300米出来的依然是苦水,收成的情况好一些,井打得浅一些,水质也好一些,所以收成可以种出很好吃的瓜,这是当地人的一个重要经济来源。由于缺水,粮食作物最常见的是棉花和茴香,玉米和向日葵。一些好的地可以种小麦,但是非常少。
当地人常常家中会养一些驴、猪和羊之类的牲畜增加经济来源。
二.教育情况
1.关于当地的教育情况是大家最为关心的。我们的回访主要是在上润和收成做的,相关资助人可以看一下带回的情况。
需要解释一下的是,网站上说的上润小学和上润完小,其实上润小学是个只要一、二两个年级的初级小学,而上润完小是完全小学就是一到六年级。而很多上润小学的孩子在被资助的时候是一、二年级,现在已经是三年级以上了,所以就转入上润完小学习,所以如果在资助过程中有什么问题需要和学校联系的三年级以上的就和上润完小的校长联系就行了(网站上有相关联系方式)。而且上润小学的校长也已经更换(这个会尽快在网站上更新,以便资助人联系)
收成乡礼智小学当时在版上有一些资助人提出异议。根据我们回访的情况来看,这个小学落实得挺好。校长是个很好的人,心思都花在孩子身上。当时资助人的问题涉及资助款的数额,根据我们在礼智小学看到情况,所有资助人的资助清况在学校的一块大黑板上有详细的说明,包括资助款数额,资助人名字等(稍后在图片中贴出)。的确有很多资助人并不是寄的协议中规定的数额,这个问题,因为一直要求的都是资助人和孩子家长直接联系,学校并不能单方面地要求资助人寄多少钱。也有一种情况就孩子家长可能会试学校收费情况告诉资助人需要的钱数量。
我们的走访是到每个孩子家中进行的,所以,回访过的孩子,我们都问过家长收到几次钱,每次收到多少。按照这种程序走下来,可以得出的总体情况就是,上润和收成的资助款落实得挺好,绝大部分的孩子都收到至少一次资助款且是〉=50元(小学),有部分孩子家庭反应收到协议但之后没有回音也没有收到资助款。(这其中可能有通信丢失等各种原因)并且因为钱都是直接寄到家中,由家长反映给学校,所以学校并不经手。
从我们跟学校的接触来看,学校领导对孩子还是很尽心的。
2.关于两免一补
上润和收成都落实得很好,80%的孩子都免掉学费,如果不住校,家长反映每学期都收几十块钱。住校的孩子因为在学校吃住,所以会费用高一些,可能用到两百块钱左右。按照校长给出的信息,两免一补最后基本可以得到全部落实。
一些问题。
三.关于回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校长提到,直接汇款到家长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些家庭,家里比较困难,家长可能收到钱并不把钱当作孩子学费,而是作为家用补贴。在该交学费的时候交不上,学校没有办法。这个问题,资助人可以自己和家长,校长两方面协调好,看把学费寄到哪里。为了防止挪用,协议还是提倡寄到家里。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
2。资助人长久没有和小孩子联系上的时候可以给孩子所在学校校长打电话。那边的孩子家中一般有电话,这样可以试着用比较快捷的方式和孩子取得联系。一些当地情况也可以询问校长。比苦等可能会有效一些。
结:
民勤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总体说来,资助人还是可以放心和那边进行活动。孩子需要我们大家的一份心力。跟孩子多通信交流,鼓励。相信对他们会有好的影响。加油~
那个后面的基本情况附言,你看要不要加上去吧。
附:关于民勤的基本情况,作为对民勤孩子资助人的交待,我还是再说一遍:
甘肃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最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灌区,是石羊河下游的地面水和潜水长期发育形成的我国荒漠区典型的沙漠绿洲。全县目前辖23个乡镇,244个村,总人口30.7万,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东、北、西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两大沙漠包围,民勤县是深居沙漠腹地的一块绿洲,绿洲面积只占总面积的9%。目前沙漠化现象非常严重,生态环境比较恶劣。
东湖镇位于民勤县的东北方向,距民勤县七十多公里的。这里原本是碧波荡漾的青土湖区,但后来因湖水干涸,演变成今天的湖区五镇之一,其他四个镇分别是收成,西渠,中渠,红沙梁。东湖镇是最靠近沙漠的一个镇。
从太空看地球,民勤绿洲像是插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中间的一个绿色“楔子”,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扼住了沙漠南移的咽喉,阻止两大沙漠合拢。但是现在,1.6万平方公里的民勤,适宜人居住的绿洲只剩下800平方公里,其他的地方全都成了沙海,在长达400多公里的风沙线上沙漠还在日夜不停地侵吞着最后的土地。如果民勤绿洲消失,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北半球的气候。
民勤绿洲在历史上是一个沼泽丛生的泽国。青土湖是最大的一个湖泊,碧波荡漾4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仅次于青海湖。
但是,地处温带干旱荒漠气候区的民勤,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10毫米左右,多年平均蒸发量为降雨量的24倍,为全国最干旱地区之一。“十地九沙、非灌不殖”,是这一地区的基本特点。50多年来,(民勤绿洲的水源)祁连山水源涵养林锐减,雪线上升了40米,石羊河流域的来水量减少了5亿立方米,平均每天减少近3万立方米。上游来水量减少,人口增多土地压力增大,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因素造成了民勤绿洲的消失。
短短几十年下来,造成的不仅仅是这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荒漠化面积目前占整个民勤面积的94%,25万亩耕地弃耕,395万亩草场退化,58万亩林地沙化,10万亩耕地沙化,13万亩沙枣、35万亩红柳处于死亡半死亡状态。
目前,由于耕地的沙化,主要农作物变成棉花,茴香一类的经济作物,其中民勤县收成乡出产黄河蜜,但因缺水,有的地方已经种不了任何农作物。
水利专家原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在民勤考察后指出:如果不从根本上治理,恐怕在我有生之年就会看到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国外专家把民勤绿洲消亡的时间定在16年后。国内外对民勤的生态问题都非常关注。从2001年至今,温家宝总理对民勤绿洲总共有6次重要批示——“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返回←
爱心·王搏计划
“爱心·王搏计划”:一项由甘肃农民纪实摄影家王搏老师发起的民间性质的西部贫困儿童助学行动,历经十余载,坚持不已。王搏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走访和实地拍摄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并通过在各省市和高校举办影展的方式现场寻找资助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使成千上万名贫苦的孩子得到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自2002年起,资助形式逐渐向网络化转变,为实现更广泛的宣传和更高效的管理。至2005年,我们的第一个网站资助孩子数目已突破300名。2005年春天,在北京大学就读的一些同学组织了资助行动的义工志愿者团体,并且重新制作了资助网站,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使资助行动更好的发展。2007年9月,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爱心·王搏计划与北京大学爱心社儿童组河北丰宁贫困学生资助项目合并重组,成立北京大学爱心社资助部,以便更广泛更高效地开展助学助教、图书募捐、实物捐助、心理辅导等活动。通过义工和资助人的民间自发力量,利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我们期待着您的帮助,我们也同样欢迎您的加入!
在线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