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边缘的失学儿童
关注农民权益系列报道之三
时间:2005年06月28日14:13 阅读:46771次 录入:sbysky
《法制日报》2005年6月27日 第八版 王博 摄影报道
我国1986年7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然而,据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有关数据显示,中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即全国尚有300万失学儿童,其中许多是西部农村的儿童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山涧中,走着一位身背柴草、干粮袋里放着一册破旧书本的小女孩———她就是小霞,今年12岁,生活在甘肃省清水县一个山区农村,父亲是个残疾,家里除了一床补丁落补丁的炕席,几乎一无所有,为了撑起这个沉重的家,小霞仅上了一年小学便失学了。但她特别想读书,家里惟一的一本书成了她的“宝贝”,每天除了和妹妹上山打柴、割猪草、挖野菜外,有空就拿出书来读读……
生活在甘肃省定西县一个小山村的小英,因为家里连五块钱报考费都交不起,小学毕业后不得不辍学了。她说,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奶奶身体一直很不好,因此她留在家里照顾奶奶……她还有一个连一天学都没上过的哥哥,正在田里干活。当笔者问她还想不想再读书的时候,她的眼睛一亮,但是很快又暗淡下去了,读书对她来说已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小娅婷,今年11岁,刚出生第二天便遭父母遗弃,后被光棍老人李发奎捡到,慢慢养大成人。小娅婷说她曾去过生身父母家,但父母只给了几件旧衣服,就再也不理她了。听李发奎说:“当时为了生男孩躲到甘肃省民勤县西渠乡来的这对夫妇,未料到生下的还是女儿,就将她丢在路边。”因为李发奎父女俩人都没有户口,所以也没有土地。口粮和日常生活用品仅靠捡垃圾来换,温饱没有保障,有时靠镇政府一年发放的250斤救济粮为生。小娅婷已拖欠三年的学杂费,她现在上小学四年级,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年级前十名。面临失学,小娅婷不知所措,她说不想放弃学业,想好好读书,长大了能让李发奎和自己过上好日子。
……
在腾格里沙漠周边的甘肃省定西、民勤、天水、白银,宁夏隆德等地区,还有许多像小霞、小英和小娅婷的孩子,他们因受贫困或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无法完成学业……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面临严重的困境,失辍学率较高。据笔者今年3月份了解,甘肃省定西县石峡湾乡清水村拖欠书杂费的学生占学校总人数30%,小学毕业的占学生总人数的83%,初中毕业的占学生总人数的71%,高中毕业的不到20%。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国民素质问题。
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有更多充满爱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失学的儿童们。
附:该报道的作者是一位普通农民。自1997年至今,他每年在农闲时自费拍摄生活在自己周边的失学儿童,徒步行走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省(区)的39个贫困县3000余个村庄。他在全国29所大学举办了30次以资助贫困儿童为主题的摄影展览,使8000余名儿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目前已有200多名被资助的失学儿童考上大专院校。
原文地址: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5-06/27/content_160072.htm
我国1986年7月1日起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然而,据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有关数据显示,中国3亿儿童中未入学率近1%,即全国尚有300万失学儿童,其中许多是西部农村的儿童
在腾格里沙漠边缘的山涧中,走着一位身背柴草、干粮袋里放着一册破旧书本的小女孩———她就是小霞,今年12岁,生活在甘肃省清水县一个山区农村,父亲是个残疾,家里除了一床补丁落补丁的炕席,几乎一无所有,为了撑起这个沉重的家,小霞仅上了一年小学便失学了。但她特别想读书,家里惟一的一本书成了她的“宝贝”,每天除了和妹妹上山打柴、割猪草、挖野菜外,有空就拿出书来读读……
生活在甘肃省定西县一个小山村的小英,因为家里连五块钱报考费都交不起,小学毕业后不得不辍学了。她说,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病去世了。父亲在外面打工,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奶奶身体一直很不好,因此她留在家里照顾奶奶……她还有一个连一天学都没上过的哥哥,正在田里干活。当笔者问她还想不想再读书的时候,她的眼睛一亮,但是很快又暗淡下去了,读书对她来说已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小娅婷,今年11岁,刚出生第二天便遭父母遗弃,后被光棍老人李发奎捡到,慢慢养大成人。小娅婷说她曾去过生身父母家,但父母只给了几件旧衣服,就再也不理她了。听李发奎说:“当时为了生男孩躲到甘肃省民勤县西渠乡来的这对夫妇,未料到生下的还是女儿,就将她丢在路边。”因为李发奎父女俩人都没有户口,所以也没有土地。口粮和日常生活用品仅靠捡垃圾来换,温饱没有保障,有时靠镇政府一年发放的250斤救济粮为生。小娅婷已拖欠三年的学杂费,她现在上小学四年级,学习非常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年级前十名。面临失学,小娅婷不知所措,她说不想放弃学业,想好好读书,长大了能让李发奎和自己过上好日子。
……
在腾格里沙漠周边的甘肃省定西、民勤、天水、白银,宁夏隆德等地区,还有许多像小霞、小英和小娅婷的孩子,他们因受贫困或是传统观念的影响,无法完成学业……这些地区的义务教育面临严重的困境,失辍学率较高。据笔者今年3月份了解,甘肃省定西县石峡湾乡清水村拖欠书杂费的学生占学校总人数30%,小学毕业的占学生总人数的83%,初中毕业的占学生总人数的71%,高中毕业的不到20%。这种状况的直接后果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国民素质问题。
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有更多充满爱心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失学的儿童们。
附:该报道的作者是一位普通农民。自1997年至今,他每年在农闲时自费拍摄生活在自己周边的失学儿童,徒步行走了甘肃、宁夏、陕西、青海等省(区)的39个贫困县3000余个村庄。他在全国29所大学举办了30次以资助贫困儿童为主题的摄影展览,使8000余名儿童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资助,目前已有200多名被资助的失学儿童考上大专院校。
原文地址:http://www.legaldaily.com.cn/bm/2005-06/27/content_160072.htm
→返回←
爱心·王搏计划
“爱心·王搏计划”:一项由甘肃农民纪实摄影家王搏老师发起的民间性质的西部贫困儿童助学行动,历经十余载,坚持不已。王搏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走访和实地拍摄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并通过在各省市和高校举办影展的方式现场寻找资助人,通过“一对一”的方式使成千上万名贫苦的孩子得到社会好心人士的帮助。自2002年起,资助形式逐渐向网络化转变,为实现更广泛的宣传和更高效的管理。至2005年,我们的第一个网站资助孩子数目已突破300名。2005年春天,在北京大学就读的一些同学组织了资助行动的义工志愿者团体,并且重新制作了资助网站,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使资助行动更好的发展。2007年9月,在已有项目的基础上,爱心·王搏计划与北京大学爱心社儿童组河北丰宁贫困学生资助项目合并重组,成立北京大学爱心社资助部,以便更广泛更高效地开展助学助教、图书募捐、实物捐助、心理辅导等活动。通过义工和资助人的民间自发力量,利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帮助贫困地区及弱势群体改善基本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我们期待着您的帮助,我们也同样欢迎您的加入!
在线影展